“老铁粮铺-夹皮沟小快乐_东北特产口粮”/

邂逅关东韵味,品味悠然时光,醇香东北旱烟小快乐值得拥有

发布时间:2024-06-17发布人:管理员浏览:194次

想必常混迹手卷圈子的老烟筒们估计都对东北小快乐口粮有所耳闻,甚至不乏浅尝过东北口粮的小伙伴,常跟老铁粮铺微信闲聊打交道的很多人都表现出一种疑惑,听过、尝过,甚至换了很多地方,依然找不到那种描述中金灿灿、不苦不辣、香气醇厚的小快乐口粮。

今天老铁就跟大家聊聊,这关东韵味到底是什么.

有的朋友对东北这种土特产了解已经模糊到叫不出准确名字的地步了,就比如东北非常有名的老旱,就这个旱字,有多少是以为汗水的汗,这就更不用提分不清劲头,味道以及产地。啥啥分不清,想找到好东西就更难了,就好比去市场买菜,分不清萝卜和胡萝卜的区别,那能买好菜吗?

所有有些人说东北的小快乐,又苦又辣或者索然无味,或者说东北的都喷酒和香精,那就是以偏概全了,现在市场上鱼龙混杂,好货少,差品烂大街。想买到好货,如果没有个好的渠道会很难,如果实在找不到 好的渠道,不妨找老铁问问,咱倒不是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咱有个对比,问问总没什么毛病吧。真金不怕火炼,好东西不怕对比。

这关东韵味,不苦不辣不呛,回味浓郁,自然醇香。

其实东北种植旱烟小快乐的历史已经很久了,产地也很多,各个省都有不少地方出产。其实大家的晾晒工艺都差不多,都是种植成熟的叶子,割下来披挂上架子晾晒。并没有民间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什么鹅卵石烘烤啊、烟雾缭绕啊,你可以理解成跟茶叶的性质差不多,品种和种植工艺都大同小异。区别就是各个地区的亚种有些区别,地理气候条件,更重要的是肥料和田间管理的区别。

简短点说:好的东北旱烟小快乐,诀窍就在这肥料和田间管理上。

这时候可能就有朋友在心里嘀咕了,这老铁说的可简单了,我都听人说了,这产地的一块地都是给大佬专供的,老百姓尝不到,老百姓都是抽这种有苦有辣的,不行就喷点高度白酒的货。是不是老铁说中了你的心声。、

都什么年代了,现在交通和信息都很便捷,如果有心想了解东北旱烟,资料不难找,实在找不到,咱不是还不是可以找老铁粮铺呢么。那曾经的一亩三分地,你可以这么理解,或许这个地区很早以前就是从这里开始种植的地块,曾经给皇上进贡的或许也是从这里开始,出名也是从这里出的,但又有什么意义呢?古时候的种植技术和产量,满足一个宫廷知道需要多少产量吗?每年进贡的量都是数千石,这是什么概念,一石在清朝时候相当于现在的28公斤,那可是上万斤,要知道以前可没有现在还什么豆饼肥,苏子肥,芝麻肥之类的,在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给旱烟叶子上的只有农家粪和草木灰,靠的是土地的自然肥力,可想而知需要多少耕种面积才能满足这么大的产量,这样一来,这里也是皇封,那里也是皇上御贡,到处往自己身上贴金,都成了贵族专享了,事实上,咱想一想,哪有那么夸张啊,皇上日理万机,尤其明清时期内忧外患常年征战,哪有那么多心思考虑这叶子是哪里产的,其实更靠谱的说法,应该是各地的那点产量,都被凑数进了宫,或许想了解事实,只能穿越回古代了。

就事论事的讲,现在东北旱烟这种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远远不如曾经辉煌了,在追逐利益的市场环境下,绝大多数商贩有便宜的不会选择好的,有十块的不会选二十块的,种植户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极端化,农户为了提高竞争力,都开始走极端,要么就做高成本,嗷嗷好抽的高端品,要么就是各种降低成本,能用苞米地改的土地就不会用老烟地,能在平原河沟子没人要的地块种就不会用山坡或者岗顶的好地块种,能用化肥就减少豆饼肥和有机肥,能用农药就不会自然除虫,能用除草剂就不会人工拔草,能用生长激素就不会人工掐尖,能用落黄剂就不会老实的晒足45天,近年来又出来了新狠活,所谓的半烘半晒,本来是有缺陷的叶子愣是夸成了优点。。。。。。

你看,这样恶性竞争下去,品质还会好吗?市场上或许还有零星的好货,但是烂品质的太多,现在化学改良剂开始无色无味了,香精也进化了好几代,但是原始的老味道越来越难见到了。对于东北旱烟的未来发展,老铁粮铺是持悲观态度的,在劣质横行的时代,虽然好东西依然有市场,但是真正想要好东西的却很难找到。

只能说,别再因为尝一口不好的就说东北口粮味道不好,老铁只能说,你可能,真就没遇到东北真正的韵味。